盡管各式各樣的診斷設備不斷應用于臨床,但體格檢查始終是疾病診斷的關鍵,而解剖是體格檢查的基礎!對于肩關節而言,我們不但要熟知肩峰前后角、鎖骨遠端、喙突等重要的骨性標志,還要熟悉肩袖及肱二頭肌等肌肉肌腱的解剖及其功能。除這些之外,還要知道相對特殊的肩關節盂唇的結構及其功能,在此基礎上才能有的放矢的去進行體格檢查,并且明白其中的意義。
視、觸、動、量等是肩關節的基本檢查,很多疾病僅憑這些簡單而基本的檢查手段就能夠得出初步的診斷,是所有基本診斷的基礎,大家應該重視
視診
主要觀察肩關節有無肌肉萎縮、腫脹、畸形、肢體位置等,應該裸露肩關節進行檢查,避免漏診
觸診
尋找肩關節壓痛點是觸診的首先步驟,作為骨科醫生應該熟知肩關節的常見壓痛點,了解疼痛的性質,爭取獲得病人的信任,壓痛點主要在肩峰前下方、肩鎖關節、喙突、肱二頭肌腱溝等處。除此之外,應該結合動診,觸摸肩關節活動時有無磨礫感及彈響
動診
動診需要檢查肩關節主動及被動活動,常規檢查肩關節前屈與后伸、內收與外展、內旋與外旋。很多肩關節疾病常常會出現活動受限,如主動不行,被動很好,我們會考慮巨大肩袖損傷或者神經損傷;而主動不行,被動也不行,我們首先會考慮凍結肩等等。當然,疾病的診斷還需要結合很多因素,這只是分析而已,疾病的診斷不可能僅憑動診來診斷,有時也要根據年齡段的骨量情況,通過
骨密度儀做一下骨質流失情況的檢測。
量診
在動診的基礎上,需要測量肩關節的活動度,它可以直截了當的判斷肩關節的活動是否正常,受限多少,治療前后的角度對比也能夠判斷治療是否有效的一個指標。肩關節的前屈與后伸以實際角度為準,例如肩關節前屈90°,后伸45°
肩關節內收與外展也以實際角度為準,例如肩關節內收45°,外展120°
肩關節的外旋也與實際角度為準,例如肩關節外展60°
肩關節內旋則與以上的不同,是以拇指指尖能夠觸碰到的脊柱棘突為準,例如如果能夠觸碰到第1腰椎棘突,記錄為肩關節內旋L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