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常生活中,孩子多為活潑、運動量大,安全意識弱,容易在玩耍中發生意外,如關節脫位、骨折的可能性也很大。兒童骨骼發育以及愈合與成人有很大差別,治療和護理中需要倍加關注,同時也要多注意增加孩子骨量建設,到醫院通過
骨密度儀來做一下檢測,無論是發生骨折前或后,這種設備是無害無輻射的,家長不用太擔心。
小兒骨折愈合的特點
小兒骨骼正處于快速發育階段,所以其骨折后愈合情況也與成人多有不同,了解其特點,對于小兒骨折治療有很好的指導作用:
(一) 骨折愈合比較快
發生骨折之后,骨頭表面的骨膜細胞能快速分化、增殖并形成新的骨骼,促使骨折兩端快速連接起來,以逐漸恢復愈合。小兒骨膜相比成人具有更強的成骨能力,新骨生成速度快而且比較多,愈合時間也比成人更短,比如輕型兒童肱骨髁上骨折,一般經治療后2周就可實現初步愈合。小兒骨折中很少發生不愈合情況。
(二) 矯正能力比較強
正因小兒骨骼處于生長發育過程,所以其骨折中出現的畸形問題能夠完成很好的矯正,更能實現糾正旋轉和短縮移位,就算骨折中發生一些錯位問題,也可以在數月或數年完成矯正,而且可不留任何后遺癥。
小兒骨折后的及時處理方法
兒童發生骨折后,在送往醫院前要注意妥善處理,更能增進骨折治療效果:
(1) 如果發現皮膚傷口出血,要及時對可見污物進行清除,隨后使用干凈棉布或毛巾等進行加壓包扎,盡快止血;
(2) 如果出現四肢開放性骨折且出血較多時,不可使用繩索等細窄物進行肢體捆扎,應選用寬布條或橡皮膠管等物于傷口上方進行捆扎,捆扎不能過緊,只要傷口不再出血即可。若該類骨折情況發生在上肢,進行捆扎止血時要在上臂上1/3處,以免對兒童橈神經造成損傷。
(3) 對于四肢部位骨折情況可先使用木板、硬紙板等進行固定,同時還要注意在搬運兒童時減少劇烈晃動,避免骨折部位再受碰撞、活動。